p8z68-vlx:是即将报废的老爷机装水冷结局惊呆了

自己的一套配置比较老了,还停留在1155时代。

大致配置如下:

CPU:Intel I5 2500K

主板:华硕P8Z77-V

内存:科赋GENUINE系列DDR3 2400 4GBx2

显卡:影驰GTX 780 名人堂

散热器:九州风神 玄冰400

然而还想折腾下,并且中了铝箱+玻璃侧透+水冷特效的毒,不过这套老配置上INWIN和高端水冷配件也不太合适,同时钱包也不太足,本着折腾第一,能看就成的原则,购入些水冷件和机箱,准备大干一场:

以前发过些水冷装机的帖子,被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要花多钱。

老实说不太好回答,因为你不可能跟完全一样水路,也不可能完全一样的水冷配件

还有不同牌子的水冷件价格差非常大,比如一个普通的快拧,无牌的国产货可能也就3-5块,而bp的要70-80了。

当然我觉得提供个明细价格表可能对一些没有经验但是还是想要装水冷朋友有些帮助,最后还是列了下,都是国产货,算参考吧。

基本算是软管水冷配件吧,为啥说基本呢?后面会有进一步解释。

项目品牌型号数量单价价格CPU冷头Bykski 1130140显卡全覆盖冷头Bykski 1500500水箱水泵东远SC-P601240240冷排120铜排1120120240铜排1150150快拧BARROW1015150弯头、水管等等1200200总价1500

机箱选择了金河田21+预见V9,满足了铝箱+玻璃侧透效果。

参考价格:¥599.00

虽然水冷效果和机箱风道没啥关系,不过水路的设计却取决于机箱,所以要安装水冷先要研究机箱。

机箱的参数:

机箱尺寸 461*228*427mm

支持板型 ATX,M-ATX,ITX

硬盘位 3.5寸HDD*2、2.5寸SSD*2

光驱位 5.25寸光驱位*1

接口种类 USB 2.0*1、USB 3.0*1、I/O*1

机箱的前面板和顶部是一整块铝合金板,前面有个开口是吸入式光驱位的,恐怕现在用的人不多。

机箱设计风格简约,I/O在顶部,同时顶部也有可拆卸的散热网,两面的侧板都是透明钢化玻璃盖板,微微有点茶色吧。

I/O区:1个USB3.0接口、1个USB2.0接口,电源开关和重启按钮。

顶部有可拆卸防尘网,支持两个12cm风扇的安装,但是要注意安装不了240的冷排,前面有个固定用的卡扣会和冷排有冲突。

侧面玻璃板采用拉开式开合设计,还有个小拉钩,方便打开侧板,固定用的是软磁条,有一定吸力,但并不是很大,所以搬动时要注意了。此外侧板往上一提就可以取下,方便装机。

机箱有七条PCI槽位,标准的中塔机箱。背面提供了一个120mm风扇位,不过没有标配风扇。

机箱底部的脚架,电源位也有PVC的防尘网,一体的铝合金板也有一分部延伸到底部。

机箱背面,背线空间大概2cm左右,并不算很富裕,理线要注意了。

同时这面的侧板也是玻璃板,如果是定制线材再加上漂亮的理线,效果应该非常不错;反之,乱乱的线因为玻璃板也会看得比较清楚,真是双刃剑啊!

机箱内部支持360mm长显卡、高度为160mm的CPU散热器

内部的细节:

设计了显卡支架;有一个光驱位,吸盘式,会用的人不会多,可以拆下;PCI挡板是可重复利用的;3.5寸硬盘架有2个硬盘位,免扣具,也兼容2.5寸,架子顶部也可以安装一个2.5寸硬盘,此外还有一个2.5英寸硬盘位设在机箱背板上,需采用螺丝固定的方式安装。

要安装冷排的话,铝合金板子就要取下,卸下几个螺丝就可以了。

铝板的厚度大概在3mm左右,还算厚实。

机箱骨架结构

装水冷首先就是设计水路,由于机箱安装最大规模的冷排只能是120+240,决定最后还是按传统的串联设计:

水箱水泵-----显卡冷头-----120冷排-----cpu冷头-----240冷排-----水箱水泵

早期的分体水冷一般都是软管装机,由于软管的特性,最终的效果很容易给人廉价、邋遢的印象。

随着人们更加重视最后的呈现效果和现在硬件的功耗、发热量有所降低,效能不再成为第一考虑要素,硬管的水冷越来越流行了.不过硬管需要加热、弯曲、切割、打磨,比较麻烦,没有一定的经验也很难做好。最让人崩溃的是,一根硬管长度、弯曲角度等等哪怕只有几毫米的偏差,也可能无法最后达到你的预期效果了!

其实软管也是很有美感的,和硬管的直线美相比,软管展现的是曲线的柔美,只要设计得当,效果也会非常抢眼!

所以我很想尝试一下,将软管和硬管相结合一下,同时展现硬管的阳刚和软管的阴柔,当然更重要的目的是在减少安装难度的基础上可以取得不错的YY效果。

那么说干就干!

把安装好冷头的平台装入机箱

由于前面是一体铝板,通风地方只有铝板和玻璃侧板之间的一点缝隙,吸风的话风量可能会不够,还是做排风的吧。

冷排放在机箱骨架外部,铝板里面,这样节省点内部的空间。

自己尝试软、管和硬管相结合的方式:硬管(外径:14mm)和软管(3分薄)通过双内丝的90度弯头连接,使用的连接都是快拧。

当然这部分转接可能会造成水阻增大,效能损失,流速变慢。

但是为了效果嘛。。。。。。。。。

将上图的部分连接到前面的240冷排和CPU冷头之间

CPU冷头和120冷排之间也是用软+硬的方式连接

120冷排和显卡冷头直接用软管连接;显卡下面连接三通:一边是水阀;一边是水流计,然后通过软管直接连接水泵

水泵和水箱是一体的,水箱和204冷排直接是硬管连接,虽然软管的特性是弯曲,不过如果距离太短会折,所以这里使用了硬管连接。

我的水箱是老款,水箱上盖只有一个孔,连接后没有加水孔了,我不得不用一个三通来提供一个加水孔。

独开泵而不开机是安全的试水办法,水满后就开泵,液位低时赶快停泵,如此循环几次就能将水加满整个系统。

然后连续开泵一段时间还是不开机,长时间运转下看看有没有漏水的情况。

最后放水阀也是分体水路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以后需要改进,拆卸等各种折腾时都需要放水,我用一个90度旋转连接水阀,也可以躲到后面去。

玻璃侧板有点暗,合上后,还是有点影响透明度。

开机,点亮。

放点光污染

另一个常被问的问题就是CPU或显卡的温度如何?

其实分体水冷的效果和每一个部件都有关系,冷头、冷排的规模、泵的流量等等,所以我的冷却效果对你来说只是个参考吧.

来和以前风冷对比下温度

首先是CPU满载,u比较雷了,BIOS电压设置为1.29v,实际补偿到1.3v以上。

进行FPU拷机测试,进行10分钟的测试,在进行到5分钟时对数据清零,

风冷使用的是玄冰400,cpu的表面温度为57.2度。4个核心温度为64.9/73.3/76.8/76.0,平均温度为72.75度。

水冷的cpu的表面温度为48.2度。4个核心温度为55.7/63.6/67.1/68.1,平均温度为63.63度。

显卡满载测试使用furmark,进行10分钟的测试。

风冷的满载温度忘记截图了,我记得大概在75度左右。

水冷的温度是54度。

总结一下:cpu温度水冷比风冷降了不到10度,显卡温度水冷比风冷降了20度左右。水冷对GPU的冷却效果要比CPU好很多。

当然我的排规模不是很大,这并不是极限值。

对于软硬结合水冷方式,现在经验是:

1)硬管尽量走直线,或者只弯一道90度,尽量减少工程量。

2)软管走的距离尽量短,不要有拖拉的感觉,尽量弄的有曲线弧度,视觉效果会好一些。

此外金河田21+预见V9这款机箱是能实现铝箱+玻璃侧透的特效,如果安装水冷排的规模和安装方式都很规定了,变化不大,当然120+240冷排对于单显卡+单CPU也足够;缺点嘛:细节处理一般、也没有标配风扇。

软管和硬管搭配也是刚刚尝试,效果如何,可能每个人的主观感受也不一样,我以后也会再尝试几次,看看能做到什么程度,欢迎大家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