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7:是上海三线往事贵池棠溪前进机械厂5317厂

池州,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在新中国的工业建设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世纪60年代,为响应“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性部署和“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池州地区迎来了一批来自上海的优秀建设者,他们带着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在这里建设起了一批军工企业,其中就包括贵池棠溪前进机械厂等骨干企业。

贵池前进机械厂(5317厂),在棠溪曹村和百安村之间,是上海后方小三线的骨干企业,主要生产“五七高炮”炮架主体。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来自上海的建设者们肩负着祖国的重任,他们远离繁华的都市,来到池州这片人烟稀少的高山峡谷,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传奇。他们实行先生产后生活的方针,在艰苦的条件下,建起了坚固的车间和简陋的宿舍。他们不畏艰难,不惧困苦,用自己的双手在这片土地上建起了一个个现代化的工厂。

在数十年的漫长岁月里,无数热血青年,在人迹罕至的高山峡谷中,为祖国的国防建设,默默做出了巨大贡献。后来工厂自己盖起了学校,我们从驻地小学撤回到子弟学校。工厂幼儿园、学校、医务室、食堂、澡堂、理发店、供销社、阅览室……一应俱全,全是工人们一点点建设起来的!父辈们在荒山上开地,种粮食、种菜,喂猪、养鸡,自己动手做家具……

企业当时的生产任务并不算重,工作之余在山区创造出消磨时光的业余娱乐方式,看电影可谓是第一位。影放映队这一在当时农村具有标志性的娱乐方式也在小三线企业异常盛行,放映队每周定期到各工厂轮流放映。在上海有关部门的精心安排下,上海市区一线电影院上映的影片会在第一时间运抵小三线。

职工下班后不是先吃饭,而是背一把竹椅子冲到广场上,把椅子放好再去吃饭,吃好饭以后就坐着等天黑。看电影就像是盛大节日,夏天看一场电影,浑身被蚊子咬,冬天穿着棉大衣戴着帽子哆哆嗦嗦坐在那里看,一场电影下来人都冻僵了却依然乐此不疲。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家政策的调整,前进机械厂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在军工任务减少的情况下,这些企业开始积极探索转型发展的道路。1987年4月,安徽省、上海市联合领导小组召开第四次会议,前进机械厂移交给当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