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60:是河北省井陉县542基地旗下的5460厂

1958年由于跟苏联产生分歧,随之而来的就是两国关系紧张,在苏联百万大军压境东北的情况下,国家领导提出以备战为指导思想的三线建设。1965年开始三线建设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涉及地域范围之广,参与人数之多,投入数额之巨是古今绝无仅有。然而三线建设完工之时正值美苏冷战进入白热化,苏联在冷战中彻底被美国打垮,三线建设最终也因国际环境的缓和而搬出大山,最终完成它的历史使命。

1969年珍宝岛事件发生后对三线建设的加快建设步伐,同时为了保护好一五期间建立起来的工业基础和以备打持久战,三线建设指挥部研究决定在河南、河北、山西三省的太行山山脉建立三个武器生产基地。三个武器生产基地是以生产坦克为主的541基地、以生产履带装甲车为主的542基地和以生产高射炮为主的531基地。

542基地位于河北省的井陉县,541基地位于河南省的济源,531基地位于山西省的中条山一带,三个基地并称为太行山“三大基地”。在太行山建设三大基地的主要目的就是以备战时避免遭到敌机轰炸,并在战争状态下能够保持生产力,而且还能打一场持久战和消耗战。三大基地同年开工,但出于各种原因最后的结局却大不相同。

542总部之下还有5420 、5440、5450、5460、5470等下属单位,上次发表过542基地很多下属单位的文稿,本文写的是5460厂。1970年代号542的工程开工建设,542是整个工程的总部,下属单位都是生产履带装甲车的配件厂。开工建设3年后由于种种原因542基地缓建,除了5460厂和5470厂之外,其余工厂停建或者转产。

1981年542总部和5460厂、5470厂组建华北柴油机厂,5460厂更名华北柴油机一分厂,5470厂更名为华北柴油机二分厂。华北柴油机厂成立之日其军工背景已彻底脱节,并以成产柴油机和发动机为主要业务。1986年还为中国南极长城考察站提供一台90千瓦的柴油发电机组,质量过硬还得到一致好评。

80年代国际环境不再紧张,国防警戒线也随即解封,然而分布在山区的三线厂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已经不适应当时社会环境。80年代末国家提出三线产业改革,将分散在山区已经转为民用的工厂搬迁至市区。1989年华北柴油机厂开始有序搬迁,直至1995年搬迁彻底完成,井陉境内的三线厂就此结束存在。

工厂搬迁后遗留下的资产交由地方管理,部分职工宿舍售卖给地方村民,然而这也只是小部分,大部分都处在闲置状态,有部分出现自然坍塌。老牌国企的标配,生产区和生活区分开,生活区内不仅有职工宿舍,还有食堂、电影院、商店、招待所、学校等配套设施,当然还有一个邮箱。出于保密需要,书信往来不能写详细地址,只能写7012信箱。

办公楼保存相当完整,里面的科室牌还挂着,走进去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最在意的应该是厂长办公室,三线建设时期的542基地定为地师级,5460厂的厂长应该是县团级。跟最大的官员打交道的就是村长,一听说这里的厂长是县团级,能让人惊讶到吓掉下巴。厂长办公室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搬迁完,要是留下一张椅子,还真想坐上去当一回官瘾。

职工食堂,听说当年三线职工的伙食不错,5里外等能闻到食堂散发出来猪肉的香味。上世纪70年代,能闻到猪肉的香味已经是很奢望的事情,更不用说吃猪肉,然而三线厂的职工每隔三天就能吃猪肉。据说当年厂区附近都有很多小孩聚在一起,聚在一起的原因竟然是为了能够闻到食堂里散发出来的香味,若不是有围墙恐怕食堂门口早就坐满一大堆人。

2011年为加强和提升发动机动力、传动等核心技术地位,中国兵器集团将华北柴油机厂整体收购并组建北方通用电力集团,华北柴油机厂成为其子公司。三线建设因国防需要而兴起,又因国防压力减轻而结束,一来一走一晃30年,像玩家家一样兜一圈,从城市到农村,又从农村回到城市,感觉起不到任何作用,有这样想法的人那就大错特错。生长在战火连天的年代,是出于备战,更是未雨绸缪,我国现在的工业布局就是在三线建设时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说三线建设无用武之地那是个人认知的局限,致敬为国防建设付出青春的三线建设者们。